关键信息速览
1、脊髓电刺激(SCS)和背根神经节电刺激(DRGS)单独应用,已显示出对脊柱术后持续性脊柱疼痛综合征(PSPS-T2)患者良好的镇痛效果。
2、纳入12例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接受SCS、DRGS或DUAL(两者联合)治疗,交叉期后转为Burst刺激,评估疼痛缓解(疼痛缓解≥50%)有效率等。
3、三个月交叉期结束时,SCS、DRGS和DUAL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均为60%(p=0.84);允许切换刺激模式后,有效率升至80%。与基线相比,所有临床结局至12个月随访时均显著改善。基于MCRI(多维临床反应指数)评分(阈值提升≥1.05分),所有患者在3、4、6个月时均为应答者,12个月时80%为应答者。
4、多靶点刺激(单独或联合)可提高有效率,允许患者个性化治疗。多维评估对揭示神经调控在慢性疼痛中的潜在效益至关重要。
前言
脊柱术后持续性脊柱疼痛综合征2型(PSPS-T2),以脊柱手术后难治性疼痛为特征,是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重大临床挑战。尽管传统疗法通常无法改善PSPS-T2患者的生活状况,但脊髓电刺激(SCS)已显示出在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
SCS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向脊髓背柱水平传递电流,激活抑制性神经递质回路。SCS相关的疼痛缓解通常与疼痛区域的感觉异常相关,这可能会引起部分患者的不适。此外,基于感觉异常的SCS由于缺乏选择性,可能对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效,尤其是那些患有远端局部疼痛(如足部和腹股沟疼痛)的患者。目前已开发出能够通过刺激脊髓背柱以外的神经结构(特别是背根神经节电刺激,DRGS)来覆盖远端局部疼痛的耗材。背根神经节(DRG)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疼痛生成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刺激背根神经节缓解慢性疼痛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并且已经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DRGS相对SCS有更好的刺激靶点选择性、更低的体位敏感性、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异常感觉。
Burst模式刺激是以40 Hz的组频率传递五个500 Hz簇频率的脉冲序列,脉冲宽度为1毫秒。Burst刺激旨在模拟生理性爆发放电,可以调节内侧、外侧和下行通路,而传统电刺激主要影响外侧和下行通路。而将Burst模式刺激应用于DRG位置将为患有难治性神经病理性慢性疼痛的患者提供新的疼痛缓解方案。
研究方案
纳入标准
18-80岁,难治性下肢和/或腰背神经病理性疼痛≥6个月,基线VAS评分≥50(总分100),症状及药物稳定≥30天,对对其他治疗手段无效,符合SCS植入指征。排除标准包括凝血障碍、近期激素治疗、癌症病史等。
手术过程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同时植入一根普通针状电极(T8-T12)和一根DRG电极(L1-L5),术中测试确定最佳刺激靶点。术后进行为期7天基于感觉异常的DUAL刺激,疼痛缓解≥50%的患者永久植入IPG。
刺激方案
交叉期内依次接受SCS、DRGS及DUAL治疗(各1个月),均采用基于感觉异常的传统刺激模式(脉冲宽度100-500μs,频率30-100Hz);
交叉期后转为Burst模式刺激(组频率40Hz,簇频率500Hz,脉冲数5,脉宽1ms,周期开30s关90s至360s)1个月;
在Burst模式刺激结束时,患者在SCS、DRGS或SCS+DRGS之间选择,并选择使用传统的强直刺激或Burst刺激模式,再进行八个月的治疗。
永久植入患者
最后纳入12例患者,1例因依从性差排除,1例因感染撤出。最终纳入10例患者(女性70%,平均年龄49.6岁),60%为单纯下肢疼痛,40%合并腰背痛。
交叉期结果(3个月)
主要终点:SCS、DRGS及DUAL有效率均为60%(VAS评分降低≥50%)(p=0.84),80%(8例)患者在≥1种刺激方案下有效,60%(6例)在所有刺激方案下均有效。
次要终点:疼痛强度、功能障碍、抑郁评分及MCRI显著改善(p
注:MCRI增加≥1.05分则视为应答
交叉期后刺激靶点选择
在交叉期结束时,4例患者(40%)偏好脊髓电刺激(SCS),3例(30%)偏好背根神经节刺激(DRGS),3例(30%)偏好双模式刺激(DUAL),不同刺激靶点的偏好率无显著差异(p=0.91)。6个月随访时,1例患者从DUAL转为单纯DRGS(40% SCS、40% DRGS、20% DUAL)(p=0.67);12个月随访时,1例患者从DRGS转为SCS,另1例从SCS转为DUAL(40% SCS、30% DRGS、30% DUAL)(p=0.91)
交叉期后刺激波形选择
4个月随访时,8例患者(80%)偏好传统强直刺激,2例(20%)偏好爆发刺激,不同刺激波形的偏好率无显著差异(p=0.057)。6个月随访时,1例患者从强直刺激转为爆发刺激(70%强直、30%爆发)(p=0.21);12个月随访时,另1例患者从强直刺激转为爆发刺激(60%强直、40%爆发)(p=0.53)
四、六、十二个月随访结果
时间效应:与基线相比,VAS评分(p
有效率:50%患者在三个月(传统强直刺激)、四个月(爆发刺激)、六个月及十二个月随访时VAS评分降低50%(p=0.99)。MCRI应答率(评分增加≥1.05分)三个月、四个月、六个月随访时均为100%,十二个月随访时为80%(p=0.99)。三个月时的整体缓解率(≥3个指标)为70%,四个月时为50%,六个月时为70%,12个月时为50% (p = 0.29)。
PGIC评分:三个月、四个月、六个月及十二个月随访时无显著差异(p=0.36)
结论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交叉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脊髓电刺激(SCS)、背根神经节刺激(DRGS)及其联合刺激(DUAL)的疗效,结果显示单一靶点刺激下有效率为60%(VAS评分降低≥50%),而通过灵活选择多种刺激靶点后有效率提升至80%。临床结局在交叉期末及4、6、12个月随访中持续改善,多维临床反应指数(MCRI)显示100%应答率,证实了多维评估在全面揭示神经调控疗效中的重要性。
研究未发现患者对不同神经靶点刺激(SCS、DRGS或DUAL)或刺激模式(强直或爆发)存在显著偏好差异。通过灵活选择单一或联合神经靶点刺激可提高有效率。多维评估对于全面揭示慢性疼痛患者神经调控治疗的潜在获益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Rigoard P, Ounajim A, Bouche B, Moens M, Goudman L, Eldabe S, Roulaud M, Lorgeoux B, Baron S, Nivole K, Many M, Lampert L, David R, Billot M. Comparison of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Dorsal Root Ganglion Stimul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Both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hronic Back and/or Lower Limb Neuropathic Pa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Trial (BOOST-DRG Study). Neuromodulation. 2025 Feb;28(2):283-296. doi: 10.1016/j.neurom.2024.10.003. Epub 2024 Nov 22. PMID: 39580743.